当整个社会都以拥有金钱作为成功标志时,自然会把“利润最大化”放在首位。这样的价值观又令人们的贪欲变本加厉,甚至到了一叶蔽目的地步,为牟利不择手段。由此带来的道德滑坡、生态恶化,甚至触犯法律等种种问题,我想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了。 查看全文>>
说到活着的意义,离不开对自我的认识。每个人都关注自己,在乎自己,但究竟什么代表着“我”?当科学飞速发展,人们能够上天入海、不断拓新视野之际,反而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了。我们能从太空回望地球,却无法在当下看清自己,看清生命真相。 查看全文>>
【微博禅语摘要】人们都想摆平别人时,世界就动荡起伏了;人们都在摆平自己时,世界就风平浪静了。 查看全文>>
玄奘三藏的一生,是学法、求法、弘法的一生。为了追求真理,他从未顾及自身安危,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。在他心目中,求法是身为佛子的使命所在,也是效法先贤的实际行动。正如他所说的那样:“昔法显、智严亦一时之士,皆能求法导利群生,岂使高迹无追,清风绝后?大丈夫会当继之。” 查看全文>>
佛教的善行是以慈悲为基础,只有建立于慈悲大爱的慈善,才不会有任何功利,也不会期待任何回报,这才是真正的慈善。 查看全文>>
只要对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到位,严格按照这套模式来学,观念和心态肯定越来越健康,越来越有智慧。与人的相处,对事的处理,也会越来越圆融。反之,如果没有正见指导,一味执著某种外在形式,往往会修得烦恼重重。 查看全文>>
济群笑着说:“我有我自己的解读——零是无限。关注一个人,关注十个人,都是有限的关注。零关注,是代表无限的关注,是对整个社会的关注。 查看全文>>
皈依是佛法的根本,发心是修行的根本,戒律是正法住世的根本。真正能把这几项基础建设搞好,相信会对大众修学有所帮助。 查看全文>>
生命就是一个产品。我们现有的是凡夫品质,而学佛是要成就佛菩萨的品质。这个品质的形成是有规律的,也就是法门...... 查看全文>>
济群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,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、是生活智慧的理念,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,使佛法走入生活,解除生命的迷惑,走向觉醒和自由。 查看全文>>